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干预措施的应用进展

医疗器械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此类器械需要以直接、间接的方式与患者机体进行接触或入侵,因此重视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各类经血传播疾病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有助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有助于确保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相关研究指出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扩大了相关器械的应用范围,而且增加了相关器械的应用频率,因此必须重视消毒供应室内手术显微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能够提升器械灭菌质量、确保器械无菌状态,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然而相关研究指出在消毒供应室中,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完全保证器械的消毒合格,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等负面事件的发生。因此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工作完成度和改善工作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以及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特开展此次综述。

细节护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干预措施的应用

外科手术数量以及类型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医疗器械在种类、样式上也不断增加,因此临床消毒供应室在器械消毒、灭菌等工作中必须要更有针对性,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更要精细。相关研究指出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中引入细节护理,不仅能够确保各项护理细节更加具体化,从而有效避免其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因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出现的问题。虽然大多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消毒灭菌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会高度重视重点措施,但容易忽略护理操作的细节部分。为此相关研究提出应当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注重护理人员培训、医疗器械物品处理、器械清洗、器械包装、消毒灭菌及存放、服务态度等细节内容进行落实,结果回收器械、洗涤器械、包装待灭菌器械检测不合格率显著降低,而且服务态度、供给及时率、回收及时率、无菌物品质量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说明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开展有助于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在对于细节化护理在消毒供应室开展消毒灭菌中的实施过程和应用价值上,有学者认为除了对护理人员进行个人素质和能力具有要求外,还需要从消毒供应室的布局、供应流程、人员安排和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详细安排;而有的学者认为细节化护理需要不断转变工作人员的理念,通过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和准则,加强器械回收、清洗、包装以及灭菌等各方面的细节处置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效率。细节护理的核心在于重视干预措施中所出现的细微差别,因此有研究提出从科室环境、温度、设备着手,积极对监测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回收、分类、清洁、消毒、干燥、检查、包装和灭菌等环境进行流程的规范操作,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消毒供应室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成为医疗机构科室中微生物的聚集地,因此若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极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要求、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护理人员明确分工等环节进行细节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细菌污染的现象,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而且有助于提高器械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更好促进医患关系。


循证护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干预措施的应用


有关研究比较了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开展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后者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与包装合格率上,分别由90.00%、92.00%、91.00%显著提高到97.00%、99.00%、98.00%,说明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促进科室质量管理水平。循证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发展是源于循证医学,通过分析现存问题、寻找循证理论证据、评价证据、管理计划等方式来达成护理目标。有研究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中引入循证护理,不仅发现能够使得消毒管理环节更加优化,避免消毒不合格的问题,而且还能够通过循证对操作流程进行细节化处理,为医疗器械提供清洁无菌的环境,使得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得到基础保障。有学者将消毒供应室接受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根据管理模式差异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管理的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器械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中应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不仅效果良好,还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更好地提升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

也有学者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通过问题分析和风险评估、建立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环境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等措施,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医疗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明显提高,环境管理质量评分、操作技术评分、分类储存质量评分、器械维护质量评分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说明循证护理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医疗器械、物品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安全性。张杨等在研究中通过对消毒器械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循证护理管理,结果后者在消毒液、手卫生用品、手术器械消毒、除锈液、灭菌物品、呼吸管路消毒器械的清洗灭菌合格率均显著升高,而且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消毒质量评分也显著升高,同时护理人员在循证护理管理实施后的工作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说明循证护理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灭菌及消毒质量,降低院感发生风险。

相关学者在研究中还探讨了在对消毒供应室开展基于循证支持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干预,通过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求循证支持以及对工作各环节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等措施,结果发现在实施全程质控管理1年后,不仅器械回收、清洗、灭菌、包装的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发放准确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而且大幅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显著提高了B-D实验合格率及生物监测合格率;同时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也显著升高。

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干预措施的应用

消毒供应室不仅需要为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而且还需要为各科室提供无菌敷料,因此重视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干预措施的质量管理,将有助于提高器械消毒灭菌的效果,确保医疗措施的安全开展。有学者为了评价PDCA循环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发现与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研究组不仅器械管理、器械灭菌、包装质量、环境管理、知识掌握度等管理质量评分显著升高,而且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灭菌物品合格率、手部卫生合格率、消毒液浓度合格率、手术器械除锈合格率均显著升高,证实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清洗灭菌合格率,降低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

尤丹等在研究中也比较了常规管理和全程质控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模式后,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回收不合格率、清洗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灭菌不合格以及发放差错率均大幅降低,同时作者还利用生物监测及B-D试验对脉动真空灭菌柜灭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分别达到100.00%、96.40%,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说明对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保证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

质量管理在临床科室中具有较多的模式,其中精细化质控管理是以常规管理模式作为基础,通过深化管理理念及模式、注重抓住管理问题中关键环节,强调“精、细”,严格落实责任、过程控制、考核执行等各个环节,对提高质控管理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被相关研究证实能够显著提高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而面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外来器械,有学者认为必须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管理,并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与常规科室护理管理相比,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外来医疗器械的总缺陷率,而且还能够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植入器械灭菌效果和灭菌监测管理的评分,同时还能够提高手术室科室对器械的满意度评分。黄倩等在研究中还提出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应当引入质量敏感指标,通过对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改进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器械检测合格率和BD试验合格率,而且还能够显著改善器械回收、洗涤、包装、发放以及灭菌等方面的情况,有效确保了器械的消毒质量。

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干预措施的展望

随着临床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职责和内容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使得常规护理管理和干预措施必然需要引入更多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本研究中从细节护理、循证护理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在现代临床消毒供应室中的实施效果,发现各类护理干预措施均有助于提高器械消毒的效果。

此外钟桂萍等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提出开展了分层护理管理;买云等在研究中提出为了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可以引入品管圈(QCC)活动管理模式;王少芹在研究中认为通过开展4R危机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而且还将有助于提高科室人员的工作质量。张凤艳等则通过对消毒供应室中开展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证实能够有效改善消毒供应室器械合格率、提高患者与护士满意度以及降低院内感染率。

由此可见,随着临床各类护理干预措施和理念的涌现,必然会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干预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提高科室整体水平并提高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满意度。